嘉禾之地,有着7000年人类活动史,2500年文献记载史,1700年建城史,揽江河湖海之胜,物华天宝,地腴物丰,亦有江南鱼米之乡美誉,优越的生态环境温润造就了厚重的历史人文。

文化迭代的嘉兴,素有江南书画名薮,历来书画人才辈出,成就璨然。

< 画卷肆 >

年代: 清代 尺寸:纵96厘米,横167.5厘米
质地:纸本设色 收藏单位:嘉兴博物馆
作者:顾梁

整幅作品场面恢宏,整幅画有六百五十多个人物,鳞次栉比的船只,船上有有夫妻在生火做饭的、有船员在煮酒热茶的,甚至还有人在打架。河中间的双层豪华戏船上正上演着节目,跑腿小贩穿梭其间,桥头上的看客比肩接踵、驻足观望。这些吃瓜群众们年龄肤色各异,不远处小吃店里坐满了食客、还有人在玩色子、讲空头……种种景象无不体现着200多年前浙北一带的民风民俗,重现了长虹桥畔“市列珠玑,户盈罗绮”的盛况。围绕这幅画,有两个问题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,一是这幅画是否是乾隆下江南的场景,二是作者顾梁到底是谁。

  • 至于画中所绘之景,有诸多猜测,其中之一便是乾隆下江南。因并未写明是长虹桥,也有人推测或许不是长虹桥,而是别处叫虹桥的地方,但既然落了嘉兴的款,画中所绘景致,与长虹桥以及桥畔的一宿庵十分相符,应是长虹桥无疑。有行内人曾指出,左侧穿桥而过的巨船前方所挂为龙幡,应是皇帝所乘龙船,况且长虹桥确为乾隆下江南必经之处,一宿庵也是因乾隆皇帝住过一宿而得名。

    之所以被称为嘉兴的“清明上河图”,是因为画中人物众多,各个栩栩如生,细节生动。这边有人在打架,这边在化妆,这边在售卖零嘴,就像是看连环画,更难得的是它反映了当时当地的民风民俗。在右侧画舫中,是个戏班子,看人物的扮相、脸谱,与昆曲的扮相极像,这在当时也是重要的民俗;另外,停靠在河里的船也与我们已知的丝网船十分相似;后方的摊位有茶棚、小吃、算卦、玩骰子……十分生动。这幅画的作者虽然一切都是未知,但其水平非一般民间工匠可比,水平很高。这是一幅创作画,作者有很好的人物画基础和造型能力,景也好,物也好,人也好,都栩栩如生,色彩雅致,笔墨老练,单个人物的具象甚至比《清明上河图》更胜一筹。

  • 神秘的作者顾梁又是谁?关于的他的资料极少,只知他是嘉善籍,秀水人,生年不详,死于1860年的庚申乱难。他是否曾亲眼见过乾隆皇帝下江南途径王江泾呢?查找过不少史料,也咨询过地方文史研究者,但至今仍然是谜。我们不得而知,但是我们庆幸《虹桥画舫图》在机缘巧合之下被保存了下来,最终回到了它的故乡,再现了200多年前长虹桥两岸的繁荣景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