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禾之地,有着7000年人类活动史,2500年文献记载史,1700年建城史,揽江河湖海之胜,物华天宝,地腴物丰,亦有江南鱼米之乡美誉,优越的生态环境温润造就了厚重的历史人文。
文化迭代的嘉兴,素有江南书画名薮,历来书画人才辈出,成就璨然。
全册共十二开,开一、三、五、七、九、十一为设色,敷色清雅,开二、四、六、八、十、十二为墨色,即奇数册页皆为设色,偶数册页为墨色,颇有规律,沈为何故作之,尚不得而知,推测有可能是区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而组合,以符合视觉上的整体协调。
我们从画面可看出,设色画页则是在墨色画页基础上增染赭石、朱砂、石青、石绿等几种颜色,其技法无大区别,整体画面亦异曲同工之妙。刻印甚丰,有正方、长方、圆、连环形等行制,有阴刻和阳刻等技法。
地址:花园路嘉善一中西侧约60米
设色梅花庵图。整幅为Z型构图,采用近实远虚技法,面画平远幽深,林木虬曲,庵环通幽,竹翠摇曳,假山玲珑,近处一高士迎桥入庵,一孩童紧随其后,远处楼阁,忽隐忽现,雾霭茫茫一片,尽显缭绕朦胧之美。画面右上角题:元吴仲圭自题石曰"梅花和尚之塔",县丞倪玑作亭覆之。后,吴令道昌修其基,作僧舍于傍,以司香火。董其昌题其榜曰"梅花庵"。道人高节,兴逸情幽,修竹六福,贞碣长雷,清风谡谡,俯仰悠逰,香光史笔,馥郁遗邱,椒园。
地址:嘉兴市南湖区南溪路1号嘉兴市南湖旅游区
墨色烟雨楼图。采用圆锥中心法构图,画面中央一小岛,岛上楼阁屹立,树木葱郁,岛被四围美景环绕,湖面轻烟拂晓,画面下端屋宇亭桥,掩映其间,林木蓬茸,垂柳依依,一派江南烟雨美景。这幅画的构图,体现了作者的意匠经营。在水的表现上,通过错落的横坡,将湖水婉转地由近推远,避免了大面积水域的死板,又增加了层次感。题:百尺危楼百顷川,嘉禾揽胜拟登仙;浪花细簇原非雨,云叶远垂浑是烟;满目踈林簾影聚,开心归鸟夕阳边;频来小艇真容兴,弹指径临已卅年。椒园题,烟雨楼,五代节度使景陵王钱元璙建,以为登眺之所。
地址:嘉兴市秀洲区百花庄村
墨色百花庄图。采用平移法构图,烟雨楼阁,林木虬曲,暮霭茫茫,明日当空,境界恬静,淡宕空灵,仿佛置身在霏霏细雨之庄园胜景。题:平泉绿野都荒莱,此地空传百花之楼台,三春未见花铺锦,袛有沄沄逝波去復来。椒园,许恂如诗注,城北二十里,丞相不花莊讹百花云。
地址:嘉兴市南湖区吉杨路488号
设色煮茶亭图。采用S型构图,庙宇围城,飞檐流角,古木傲然,运河蜿蜒,拱桥跨两岸,三两扁舟游曳其中,或前行,或升帆,或靠岸,不远处依见另一座拱桥。近处运河人家,游人停驻喝茶,远处雾霭茫茫,一派江南烟雨朦胧美景。题:坡仙三过处,遗迹一草亭。淡交本如水,臭味景前型。呕哑柔橹声,过客每暂停。椒园,煮茶亭,在景德寺之东禅堂。宋苏轼三过嘉禾,汲水煮茶,后人建亭识之。钤"冯"、"馨",落款章"采石书画"。
地址:放鹤洲路342号
墨色裴公岛图。采用单点构图,林木茂郁,楼阁隐现,寺塔矗立,板桥径直而跨,一渔夫戴笠驾舟。画面清雅秀逸,意境深远,颇具江南韵味。题:裴相经营日,宣公构造初,曩时名鹤渚,岛上最萧踈。椒园,裴公岛宣公旧宅放鹤之所,又名鹤渚,后为裴休别业曰裴岛。
地址:嘉兴市南湖区鸳湖路237号
墨色鸳湖采菱图。采用平远法构图,菱畝渔村,岸柳依依,菱叶点点,远处榭内一高士赏景,菱场绵延而深。面画素雅朦胧,无不充满着江南水乡韵味。题:渔家谋生计,熟时比养禾,但看馄钝样,南荡信不讹,采采织手濯,秋晓映澄波,鸳鸯雨湖水,疑乃同声歌。椒园,鸳湖采菱,近南日南荡菱角圆,近北日北荡菱角尖,种同产异水性使然。
设色白莲寺图。采用C型构图,林木葱郁,修竹似海,殿宇高耸,塘堤蜿蜒而深,远处松林密布朦胧,帆桅漂流,近处水榭隐现,一艘帆船正从右方驶来,二逸士相对恭维,似是船客偶遇来。题:名山近水着城东,莲座万千佛法空;传是青田读书处,不求秘笈向崆峒;题名想是好名客,日本人书何处存;古木森森馀阴在,萧踈院落绝无喧。椒园,白莲寺初名接待院,又名法莲,元末刘基读书其中,寺辟旧有日本国题名。
地址:嘉兴市海盐县澉浦镇长青路18号南北湖景区内
墨色鹰窠顶图。采用斜角式构图,山崖左下而出,只占画面四分之一,崖边远眺,楼阁亭榭,林木萧疏,崖间山路盘跗,海浪顺势而下,汹涌澎湃,凸显了鹰窠顶山势险峻之俊俏。题:水穷山尽,陟鹰窠顶,鼓荡海波,乌兔並进,忽现楼台,嘘气结蜃,跼蹐伪偶,旧思千仞。椒园,鹰窠顶俗名南阳山,又名云岫山,十月朔观日月並出。
地址:嘉兴市南湖区东塔路
设色东塔寺图。采用C型构图,围墙内,修竹茂林,寺塔高耸,直冲云霄,两侧寺庙扶,似门将;围墙外,林木多姿,塘堤逶迤,曲桥跨岸,一派祥和之景。近处湖石采用石青绿重染,颇具厚重感。题:买臣晚达后,门前车马盈;历久舍为寺,仅留之尺瑩;仁寿復置塔,九日竟登临;相传前明代,金光灿流星;佛不可思议,晨钟震耳声;翕州老相国,标题第一名。椒园,东塔寺,汉朱买臣宅,有墓存焉。梁天监中建寺,隋仁寿年置塔。
墨色雪夜归舟图。采用三角形构图,山石俊俏,松虬竹翠,白雪皑皑,尽显寂静萧然之意,技法上采用留白法,背景和水面都晕染淡灰色衬托山石树木上的积雪,山、树、屋一切都是寂静的,寒冷雪夜,山岗枯枝,翠竹不敌风雪俨然弯了腰,唯独那松树傲然林立,板桥横跨,大地似乎沉睡了,真是一片万籁寂静。题:归兴阑珊二十年,方洲卜筑修安便。室生虚白无埃垢,绝胜米家书画船。一笑山图景物幽,斜阳策杖任勾留。眼前乐事知多少,三白由来气味投。即景何妨托剡法,归舟与不减来时。笔花寓意舍生态,展卷聊为纪小诗。椒园题,张黄门宁自记,一笑。山北有舍,环竹,为覆蓬仰。饰粉素,通明,虚白,恍若一舟,又曰:譬诸剡溪夜汛,苟未及门,而遽廻则归,兴当復不减。名之曰"雪夜归舟"。丁丑长夏,偶写嘉禾十二景,于雉皋官廨之药栏春晚,琼宫花史采石沈瑴。
书家所作题跋,不外乎诗词跋、书籍跋、书跋、碑帖跋、印跋、画跋和杂跋七类,椒园夫予大人专门为沈瑴《嘉禾十二景》落下画跋。
沈瑴所绘之景,距今约200年左右,大部分绘景现仍留存,古今对比,时过境迁,有些则改了名,有些则荡然无存,虽对部分景致采用修旧如旧办法,但比起200年前那样恬静朴实之自然美还是逊色几分。
开一、二、八、十、十一等描绘之景可直观甄别,昔景与今景的名称及地理位置基本吻合,而开三、四、五、六、七、九、十二等场景是否存在或改变,都要进一步查考。
开三场景考:据光绪《嘉兴府志》载,明项玉笋《北山草堂记》云:"去郡(嘉兴)二十余里曰北山草堂,初沈氏于此掘池叠石,手植九松,今高百尺,合数围。"《魏塘纪胜》称:园初建于宋,明正德时沈棐"更为增筑,多畜鹤,拓地为东西舍,叠石为山,依山结屋,题曰北山草堂。"清初周筼有记:"嘉兴郡治东二十里有麟湖,湖北有沈氏居,自南宋讫今曰北山草堂,堂后有池,池之北为园,园有石山,上有古松九,遂以九松名其地。"《魏塘诗陈》载:"北山草堂山顶有舞袖峰,耸立若美人,侧出可四五尺,郎当如舞袖。"还有加上开四题款"北山草堂沈氏故宅"等论证,可推断出沈瑴描绘的北山草堂为如今嘉善的沈氏园。
开四据题款考:许恂如诗注"城北二十里丞相不花庄讹百花云",可知嘉兴城北20里应该在油车港镇一带,本区域刚好有一个百花庄村,该得名于元朝,明万历《秀水县志》就载有百花庄村名。据清初的《浙江通志》记载:公元十三世纪,蒙古入侵中原建立元朝后,元丞相"不花"在这个地方建立了一个较大的庄园,该庄原史"不花庄",因"不"与"百"近音,后人习惯称为百花庄,百花庄村由此而得名。清代朱彝尊在《鸳鸯湖棹歌》中诗云;"百花庄口水云云,中是吾家太傅坟,当日黄鹂鸣灌木,经冬红叶映斜曛。"可见当时百花庄的气势和风光是不寻常的。经过分析,开四场景与现今油车港镇百花庄村相吻合。
开五中到底描绘哪个煮茶亭,据嘉兴历史记载的煮茶亭有2处:其一为本觉寺三过堂的东坡煮茶亭,"本觉寺旧有煮茶亭,为东坡三过文长老茶话处。"(《濮川志略》)。其二为三塔茶禅寺的东坡煮茶亭,"在县西景德寺之东禅堂,宋苏学士轼三过嘉禾汲水煮茶处,后人建亭识之,遗址尚存。"(嘉庆《嘉兴府志》),根据开五题款"在景德寺之东禅堂,宋苏轼三过嘉禾,汲水煮茶。"当年苏轼路过嘉兴,也到过三塔景德寺,曾在寺院的墙壁上题过诗,在寺院内与方丈或嘉兴朋友煮茶饮茶也是顺理成章,所以在寺院东禅堂的东坡煮茶亭是建之有据的。清代,乾隆皇帝六下江南,每次经过嘉兴都要到三塔景德寺巡游。乾隆精通饮茶之道,对寺院中的东坡煮茶亭自然是欢喜无限,乾隆二十七年(1762),在他第三次南巡时,索性将三塔景德寺改名为茶禅寺。由此可确定开五描绘的是三塔茶禅寺的东坡煮茶亭。
开六据"金衣楚雀白章鸟,不住裴公岛上啼。白马未嘶云屋外,红船先渡板桥西。"朱彝尊的这首《鸳鸯湖棹歌》,说的是南湖畔的名胜放鹤洲,这里的"裴公岛"即是放鹤洲,而"裴公"是指唐朝的名相裴休。还有据题款"裴公岛宣公旧宅放鹤之所"意思,都可推出开六裴公岛就是现在的放鹤洲。
开七据题款"南湖之水清,且涟鹤江遯。"可以初步猜测瓣香庵位于依湖傍水之地,史料暂时无法考证,仅来自市文保所相关消息:瓣香庵可能属于现在南湖周边,拟是南湖南端的勺园,因历史摧毁等因素,现在为新仿古建筑。因无其他有力佐证,我们暂把它视为勺园。
开九据题款"名山近水着城东"可得知白莲寺在嘉兴城东一带,城东外有白莲寺,寺之四周环水,有一小石桥相通,地方相当幽美。暂无相关资料可考,只能以消失定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