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禾之地,有着7000年人类活动史,2500年文献记载史,1700年建城史,揽江河湖海之胜,物华天宝,地腴物丰,亦有江南鱼米之乡美誉,优越的生态环境温润造就了厚重的历史人文。
文化迭代的嘉兴,素有江南书画名薮,历来书画人才辈出,成就璨然。
藏品题款"勺园图",钤"登隽"白文长方印,"少庵"朱文方印,署名"冯□□"(缺损),画面中上题:"勺园灌畦图",款"道光丙戌五月竹醉日,登隽写于柳界之北窗",钤"隽"白文方印,"少庵"朱文方印,左下钤"小□李亭"白文方印,右下钤 "倪禹功耽书爱画记" 朱文长方印。卷首行书,纵19.4厘米,横65.2厘米,卷首题"癸未孟春'得趣忘机'张启后书耑",钤 "张启后印"白文方印, "甲辰传胪"朱文方印,画后附有"勺园八咏"行书)……作者冯登隽(清)字少庵,浙江嘉兴人,登府(?—1840)弟,通六法、山水、花卉各擅其胜。
此幅运用三段式构图,近处林木萧疏,瘦劲虬枝,屋舍隐约期间,一老朽手持拐杖临风而立,前有一侍童背帚探路,眼前大片园子,空朗旷达,湖边栅栏围堤;左侧中景,林木苍劲,垂枝依岸,屋舍隐现,湖石嶙峋;远处峰峦起伏,旷远绵延。画家取景造物别致,丛树转折多姿,而其交错疏密,极有态势,有如秋寒之中,清劲萧疏,尤其水岸边配以枯折枝,生动别趣,树石笔法遒劲秀润,皴染细润,墨色变化丰富微妙,迹简而意足。中间自左下而右上的大面积水域采用留白手法,加上岸上湿笔浓墨点苔,充分发挥了水墨氤氲的特性,一派悠闲澹远之意蕴。《勺园灌畦图》是冯登隽为其弟冯登府所作的,过去文献记载只有勺园第一图及第二图,这幅应是第三图。历史学家陈寅恪在《柳如是别传》中指出,勺园其实是钱柳因缘得以成就之枢纽。谦益就是钱牧斋,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、文学家,可以说是当年的文坛盟主。柳如是则是"秦淮八艳之一"。两人在当年绝对可称才子佳人。钱、柳两人均与勺园主人吴昌时熟识,那年柳如是因病回故乡嘉兴养病住在勺园,钱谦益恰来勺园会友。钱、柳于是因勺园定情,成就了一段才子佳人的风流佳话。
冯登隽于道光六年农历五月十三创作这幅画,创作的地点为勺园八景之一的柳界,作者透过柳界的北窗观赏勺园中的景色,并将所见写于画中,图中不仅画了梅里勺园的面貌,还有冯登府等多人的诗词。该藏品是记录梅里勺园的珍贵文献,至少曾被两个人收藏。此长卷裱首有"得趣忘机"四字,为张启后书写。张启后,安徽泗州人,光绪三十年(1904)进士,善诗文,工书法。据此可知,此画曾被张启后收藏,后辗转为倪禹功收藏,多年前倪禹功子女捐赠给了嘉兴博物馆。
南湖畔的勺园承载了嘉兴人的一段历史记忆、文化情怀,是嘉兴人心里的一种执念。